2、唐三彩的鉴定方法 - 胎骨
唐三彩的胎骨烧制首先要经过挑选、舂捣、淘洗、沉淀、晾干后,成型作成胎入窑烧制。成型后的胎体颜色有白色、淡粉色或淡黄色等多种,仔细观察胎质其实并不是很精。从原料上来看,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烧制而成,在窑内经过1000-1100摄氏度的素烧,才能完成胎骨的制作。由于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,胎骨已经完全熟化了,当我们用手指敲击它的时候,会感觉到与现在瓷化程度很高的胎骨有明显的区别。
3、唐三彩的鉴定方法 - 看釉色
唐三彩马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釉色。观察釉面,会有一种柔和的光泽,俗称“宝光”,它以斑斓艳丽、釉汁流淌自然,浸润交融的釉色受到人们深深喜爱。唐三彩马真品表面釉层比赝品较厚,一般在0.12至0.15毫米左右釉层中的气泡很少。用肉眼直接从唐三彩真品马表面观察,表面开片其实并不明显,更不会出现横七竖八的大片纹开片,更不会出现乱七八糟的裂痕。由于多用刷釉法,釉面均匀,如用淋釉法上釉,也只是在器物底部釉厚处才能见到厚薄不均的情况。唐三彩所施的釉其实是一种亮釉,它光泽亮丽并且柔和,具有古瓷器表面的莹润感。而赝品通常表面有一种耀眼的“贼光”,这可能是由于仿制品釉内玻璃质成分过高所至。但对于高仿唐三彩来讲,无论从型还是釉光,用肉眼已很难从釉面光泽来分辨真伪。这个时候,我们必须要借助高倍放大镜。由于唐三彩历经了一千多年的沉寂,加之独特的自然封闭的环境,其釉表面形成一种极其特殊的物理现象,这种特殊的结构,即藏家们所说的“蝇翅纹”或“芝麻釉”,使用高倍放大镜看上去,镜下是一些极其细碎的小开片,大小自然,通灵而晶莹,片纹四周的釉微向上翘,有很强的立体感。它们很少分离,故片纹中一般没有杂质浸入的现象。但表面脱釉严重的三彩,片纹会有分离现象。而仿品一般开片都较大,片纹也较长,横七竖八很不稳定,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。迄今为止,造假者还无法仿出与真品唐三彩一样的“蝇翅纹”来。因此,有无“蝇翅纹”是唐三彩鉴定中最过硬的依据之一。
null
4、唐三彩的鉴定方法 - 纹饰
唐代三彩马的纹饰非常丰富,纹饰效果也神奇妙幻,使人大有常见常新的感觉。其纹饰手法主要有:彩带装饰法、点彩装饰法、贴花装饰法、绞胎装饰法。
彩带装饰法:是一种利用釉料本身的流动性,在底釉的一定部位刷上浓厚的各色釉汁,任凭其自然流淌而形成的一条条斑驳的彩色条带的装饰手法,是唐代三彩马最为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。点彩装饰法:是用毛笔在唐代三彩马上点染各色釉汁斑点,或在深色底釉上点浅色斑点,或在浅色底釉上点深色斑点,使之疏密自然,图案呈现出自然天成的效果。贴花装饰法:即将模印好的各种装饰物粘贴在三彩马的一定部位上,使三彩马马显得更加华贵庄重。常见的装饰物有马鞍、披毯、铃铛、宝相花等。绞胎装饰法:又称搅胎,它的艺术制作方法是先用白、赭两色瓷土分别制成薄泥片,然后层层叠加,拉坯或手捏成型,使坯胎呈现大理石或类似树木年轮的纹路。再有就是贴面绞胎,即将绞胎纹薄片贴在器物外面,使器物的局部呈现绞胎纹。
null
5、唐三彩的鉴定方法 - 闻气味
真品唐代三彩马的气味近似土腥气,将它放入水中一尺内便可闻出,我们称它为葬气味。鉴藏者也可以在唐代三彩马身上哈上一口气,然后迅速品嗅它的味道,有土腥气的可以为判断真品多一个左证,否则反之。因为真品在经过几百或者上千年缓慢的水土和尸体浸蚀,这种气味已经被深深的溶入到胎骨里了,所以不会轻易消失。而仿品则不然,在遇到水后可闻到一种煤烟气味或者酸侵的气味。近些年,有一些仿制高手为达到葬气的效果,利用墓葬土侵泡,以求达到土腥气,所以不能仅仅以土腥气判断唐代三彩马的真伪。
怎样鉴别唐三彩马真假?看到这里,相信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。更多有关国画收藏上的疑问,欢迎留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